留之山—章莪之山—
山—符惕之山—三危之山—騩山—天山—泑山—翼望之山。它对应的就是秦西
武——同心——雅布赖山——酒泉卫星发
中心——
鬃山——敦煌——罗布泊——喀什——撒玛尔罕一线,与《西山经》图同时《南山经》首经构成了“丝绸之路”南线之西段路线。即从叙利亚东北——德黑兰——兴都库什山脉西段。可见“丝绸之路”并不是西汉才有的。究其源
,远在轩辕黄帝之时。
《西次三经》山麓之连线就是当时重要的通线。从考古发现来看,至少在西汉之前2000年左右,罗布泊附近就有欧罗
人的迁徙遗迹。2005年,考古学家在西疆罗布泊小河墓地发现了几百
有欧罗
人特征的
尸,据西疆当地人讲,最初发现的棺材有一千多
,埋葬在漫漫黄沙之
,棺木层层堆积,一共有五层。经碳14测定,年代在前2000年——前1500年之间,此时正是中国史书记载的夏王朝中兴时期。在公元前2000年前,
照《山海经》,夏启曾经征服了西亚,在德黑兰附近的大运山舞九代。之前的复国之战,战争席卷了整个亚洲,18个国家,180万兵力展开大战,双方几乎同归于尽,壮年男
几乎全
阵亡。这段历史,或许可以解释小河墓地的早期
尸的来由。
那些棺木里大量的女人,证明当时那里基本没有壮年男了,有的也只是老弱病残!这正是战争结
的苦果。在两河
域,考古学家发现文明总是一层一层地
埋在地底
,哪怕有的年代相隔几千年,人类总是习惯于在原居住区生活。在乌鲁克遗址的发掘过程中,总计发现了十二层文明,一层一层累积,最上层与最底层年代相隔四五千年。可见不
旧石
时代也好,新石
时代也好,人类聚居区总是相对固定的。考古学家就是
据这一现象开创了地层发掘法。同时,不
年代如何递延,
通线总是相对不变的。小河墓地表明,西疆与地中海一带早就有往来。他们是一个族群、不同年代的人。经dna检测,小河墓地最
层黄
人较多,越到上层欧罗
人
越多。可见这些人是从地中海迁徒来的,并非土著。当时的土著人是蒙兀人
。
最层发现
份较尊贵的是一位老年女
,
有金耳环。其年代为前2000年左右。瑞典的考古学家贝格曼曾到西疆考古,在其记录中,墓区北
的尸
旁曾发现铜制的镜形
、骨雕人面像、圆形石质权杖
。随同这些欧罗
人来的,还有两河
域的六倍
面小麦。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,至少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,从西亚到西疆,
通线早就存在。直到西周时期,这条路线还是存在的。
照《穆天
传》,周穆王西征,会西王母于瑶池,走的就是这条路线。
《穆天传》所述:“天
五日观于舂山之上,乃为铭迹于县圃之上,以诏后世。”据郭璞注文,此舂山就是钟山之同音互译词,而钟山恰恰是《西次三经》之钟山。县圃即《山海经.西次三经》中的槐江山之平圃,《西次三经》所述:“槐江之山,其
多丹粟,其
多采黄金银。实惟帝之平圃。”而且平圃,县圃南面多丹粟,北面多采黄金和银!看来平圃并非
苑或猎场,而是玉石、金、银矿的开采之地!《穆天
传》又说:“辛丑,至于剞闾氏。天
乃命剞闾氏供
六师之人于铁山之
。天
遂驱升于弇山,乃纪丌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。眉曰:西王母之山。由上可知,穆天
的路线是:从苍梧,今秦西
武—-舂山,钟山——槐江山——剞闾,伊犁—天山——弇山,崦嵫山—西王母山。这条路线与《山海经》之《西次三经》路线是吻合的,可见直到西周时穆天
西征走的也是《西山次三经》路线,即后世所谓的“丝绸之路”。
直到西周朝末代周幽王时,关中大地震,西周国势日衰。公元前771年大禹遗族犬戎攻镐京,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后,西
从天
一直到敦煌、西疆为少数民族政权所阻隔,加之东
历经250多年的漫
战争,川洛一带又地震等天灾不绝,周朝和西
就彻底中断了联系。丝绸之路就此湮灭无闻了。此后到秦始皇北却戎狄,筑
城时,其西界不过临洮,而临洮以西至玉门、敦煌、西疆等的广阔西域,从此不为汉人所知了。这
况一直延续到公元前136年,此时汉武帝派
张骞通西域,前126年张骞自西域返回
安。司
迁在《史记》中说:“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。然张骞凿空,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,以为质与国外,外国由此信之”。司
迁认为西域是自张骞
使以后才开始与汉人
的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